当前位置:顶点小说 > 历史军事 > 昏君模拟器,开局提审袁崇焕 > 第四十三章 三件事整顿吏治

第四十三章 三件事整顿吏治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崇祯来到吏部的文选司,身边跟着王永光和毕自严。

    带王永光是因为他毕竟是吏部老领导,虽然入阁之后没有代理吏部,实质上被崇祯架空,但还是有点余威在。

    带毕自严,则是为了把之前商议的酒业共营、茶叶供销制度推行下去。

    虽然户部早已把具体任务布置下去,但是在现在刚刚收到政令的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官员眼里,这玩意还是一纸空文,并不会太上心。

    说白了,总得让这些文官看到,卖力推进这些政策,对自己的仕途和切身利益有什么好处。

    崇祯大马金刀坐在主位,身前站立的则是局促不安的文选司郎中,和他手下的主事、书吏。

    虽然文选司郎中被称为天下第一五品官,几乎掌控了全国中低品地方官的调动,平日里也是眼皮朝天,走路不看道的豪横人物。

    但是这毕竟是面圣,对于他来说,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“户部所推行的酒业合营、茶叶供销制度,你可看到了?”

    文选司郎中连忙答道,“臣已认真研读,真是字字珠玑,学究天人,令臣痛哭流涕,大有收获!”

    崇祯摆手,“朕的马屁就不用拍了。我来这你,是要让你办三件事。”

    文选司郎中连忙做恭敬听讲姿态。

    “第一件,就是四川、南直隶、北直隶、河南、湖广等几个或是酿酒名乡,或是盛产茶叶的地方,未来五年内,五品及以下官员的升迁转任,在其他条件相同时,一律以酒、茶岁入为标杆排序先后!”

    王永光沉吟片刻,还是劝谏道,“陛下英明神武,雷厉风行,实在是我大明之鸿福啊!“

    “不过,臣有些担心,些许无知村夫可能会攻击朝廷做得太过着急,甚至有人会挑起争议,说朝廷这是在与民争利。”

    崇祯摇头“朕可等不了他们温吞水,明年收上来的本色银和米麦,能有一千万两就不错了,而光是辽镇,就要花五百万两。”

    “西北赈灾平叛,直隶练兵,修补城墙,哪一件事不是急事,哪一件不需要银子?”

    “他们多收上一点银子,朝廷就能多做几件事,多救活几个灾民。朕当然要以增加岁入为先。”

    “再说这与民争利,户部的公文写得明明白白,无论是合营制度还是供销制度,全无强迫,完全是合作共赢。”

    “各级地方官守土有责,应当严明风评,平日里便对州府、县城里的生员、乡宦讲明白这其中的道理。如果有人硬要生事,那也该让他们明白大明律可不是摆设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不能做到,那也不要指望自己有什么前途了。”

    文选司郎中点头称是,连忙记下。

    “第二件事,就是未来各地方官,原则上必须在各地区间轮换。在江南、湖广、河南、四川这些地方任职超过十年的官员,要么去西北和辽东,要么就去西南。”

    “朕不管他们有多大的背景。在吏部,只有朕的规矩才是规矩。想要安逸,就不要前途,想要前途,就不要想安逸。”

    崇祯知道,即使这样安排,也有许多人不愿离开安乐乡,甘愿以低品级原地养老。

    不过他无所谓,就是要那些有野心的人去填充大明最艰苦的岗位,他才能优中选优,提拔出治世能臣。

    他又补充道,“无论是皇亲国戚,还是大学士找上你,你就把朕的这番话直接讲给他们听。如果他们还是纠缠,你就把他们的名字告诉东厂,朕会责成锦衣卫从严从速办理。”

    文选司郎中边听边心里发苦。

    崇祯似有所察觉,温言抚慰道,

    “你也不要有心理负担,只要入了吏部,就是朕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朕已经告诉司礼监,对于吏部文选司、考功司的郎中,日后无论是他们升任侍郎,还是外放了布政使,只要不犯欺君罔上、悖逆人伦、伤人姓名之大罪,一切弹劾,全部留中不发。”

    在场众人无不心神震动,这种保证,无疑比洪武的免死金牌还要值钱。

    毕竟洪武可是处死过曾经发给免死金牌的功臣的。

    崇祯不顾他人反应,“第三件事,就是地方官每过三年进京述职的规定从此罢掉。由吏部、户部、都察院组成联合巡察组,不定期去各省抽查,一年不得少于六个省,十个府,三十个县。”

    大明的驿站,有无数花销都被这官员述职花去,这才导致有人提出裁撤西北驿站,导致闯王失业。

    将述职改为巡查,不仅节省了一大笔支出,也有利于朝廷更好的监督地方。

    看到文选司郎中面有难色,崇祯关切道,“怎么,你有什么做不到的吗?”

    文选司郎中看了看老尚书,嗫嚅道,“陛下,我们文选司除了我和两个主事,一共也只有六十来人,这要巡查大明的半壁江山,实在分不出人手。”

    崇祯点头道,“此事易与,朕会把翰林院年轻能干的庶吉士全都派到户部来。如果不够,你可以像户部申请,多找些捐纳进来、人品家声靠得住的监生,给你们当临时工。”

    “总之,户部有急,及时向政禀报便是。”

    王永光挣扎了一下,还是询问道,“陛下,这巡查一职,原本便是都察院科道官进行,如今将吏部和户部牵扯进来,是不是权责有些混淆?”

    崇祯摇头,“正是要把吏部和户部拉进来,才能看清藩司、府城衙门的吏治水平、财政收支,光靠科道官品评一下人品政绩,只是隔靴搔痒,能顶什么用?”

    见崇祯主意已定,其他人便不做声,崇祯又让文选司郎中将这一切也周知其他吏部各司同僚,便大驾回宫了。

    按说整顿大明吏治,别说三件,就是三百件都整顿不完。

    不过崇祯经过多次模拟,知道做事要分清主次,当前最重要的还是缺钱,缺人,缺少对地方施政的真实了解。

    与其面面俱到,不如先将这三件事做好,也算锻炼了吏部的人员队伍。

    正当崇祯考虑要不要去兵部职方司如法炮制时,王承恩突然呈递上来一封紧急书信。

    是来自于辽镇的袁崇焕,报告了喀喇慎三十六家的首领束布的,提出要拿着敕书,同辽镇互市交易,还来索要岁贡。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